当前位置:首页 > 廉政文化

富贵不足以益,贫贱不足以损 ——王肃《孔子家语·五仪解第七》

来源:广西纪检监察网发布时间:2020-12-09 17:43

〓 原文 公曰:“何谓士人?”


  孔子曰:“所谓士人者,心有所定,计有所守,虽不能尽道术之本(1),必有率也(2);虽不能备百善之美,必有处也(3)。是故知不务多,必审其所知;言不务多,必审其所谓(4);行不务多,必审其所由。智既知之,言既道之,行既由之(5),则若性命之形骸之不可易也(6)。富贵不足以益(7),贫贱不足以损。此则士人也。”(三国·王肃《孔子家语·五仪解第七》)


  〓 注释 (1)此指治国的原则和方法。(2)率:遵循。(3)处:居处,引申为执守。(4)审:《说文》:“审,悉也,知审谛也”(5)由:从。(6)形骸:形体。(7)易:以他物移易。(8)益:增加。(9)损:损害。


  〓 译意 哀公问道:“请问什么是士人?”


  孔子回答说:“所谓士人,他们心中有坚定的信念,有明确的计划,即使不能尽到行道义治国家的本分,也一定有遵循的法则;即使不能集百善于一身,也一定有自己的操守。因此他们的知识不一定非常广博,但一定要审查自己具有的知识是否正确;话不一定说得很多,但一定要审查说得是否确当;路不一定走得很多,但一定要明白所走的路是不是正道。知道自己具有的知识是正确的,说出的话是确当的,走的路是正道,那么这些正确的原则就像性命对于形骸一样不可改变了。富贵不能对自己有所补益,贫贱不能对自己有所损害。这样的人就是士人。”


  〓 解读 《孔子家语·五仪解第七》记述孔子回答哀公取人之法的问话,反映出孔子的人才观。孔子说,人有五仪(即五等),有庸人、士人、君子、贤人和圣人。这里所论的是士人。孔子说“士人”(知识分子)有下列特征:“心有所定,计有所守”(有信念,有原则);“虽不能尽通道术之本,必有率也”(有自己的学问之道);“虽不能备百善之美,必有处也”(有自己的处世之道);“是故知不务多,必审其所知”(学识不求多但精);“言不务多,必审其所谓”(话语不多,但知道说的是什么);“行不务多,必审其所由”(做事不一定多,但知道自己在干什么);“知既知之,言既道之,行既由之”(思想明确,言语扼要,做事有根据);“则若性命之形骸之不可易也”(人格和思想完整、独立,犹如生命不可分割,外界很难改变)。


  “富贵不足以益,贫贱不足以损。”儒家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想就是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。孔子说的“士人”不论“富贵”,不管“贫贱”,都能坚守他们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想,可以达到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的境界。

详细》